有的家長會發現,當孩子要開始上幼稚園或小學的時候,往往要連哄帶騙、費盡很大的心力後,孩子才能停止哭鬧、乖乖地待在教室,而父母和老師也才能鬆了一口氣。但是有些孩子使盡吃奶的力氣,就是不肯讓父母離開身邊,並且已經嚴重影響到學習進度,這個時候就要考慮小朋友是不是有所謂的「分離焦慮症」。
原本孩子在發展的過程中就會出現父母不在身邊時的焦慮感,特別是從七個月到六歲大的孩子是很常見的現象,但如果焦慮恐懼感過大到一個程度,以致干擾孩子的日常生活功能,那麼就須要考慮是否有分離焦慮症的情形,而分離焦慮症最常被帶來治療的原因有兩個,一個是出現拒絕上學的情形,另外一個則是孩子會有過多的身體不適的抱怨。根據兒童精神醫學的研究顯示,分離焦慮症大約佔一般人口的百分之二到百分之五左右,常見的症狀包括以下幾項:過度擔心與主要照顧者的分離,擔心如果父母不在身邊時他們會發生意外,害怕自己一個人獨處,一定要父母陪在身邊才能睡覺,每當要與父母分離的時候就會抱怨身體不舒服,例如頭痛、噁心、嘔吐等等。由於症狀持續存在,不但影響孩子學習獨立的成長過程,也會影響課業以及人際關係等各種層面的發展。一般說來,分離焦慮症的預後與年齡有關,長期追蹤的結果發現,年紀較小的孩子,其分離焦慮症愈能獲得完全的改善。

在「分離焦慮症」的輔導與治療方面,可以幫助孩子不要以災難性的觀念來看與父母分開這件事,告訴他爸媽不在身邊只是暫時的,他並不會因此就被遺棄在學校;另一方面,也可以使用替代的物品,例如玩偶或者相片,來暫時代替爸媽陪伴孩子,使他在孤單的時候,仍然有熟悉的東西陪在身邊。最後,不只是孩子有分離焦慮,父母有時也得面對自己內在的分離焦慮,學習放手讓孩子自然成長,而避免過度的保護和擔心,這樣才能順利地幫助孩子培養成熟健康的人格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阿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